一、学习目标:
知识目标
1.能写出乙酸的分子式、结构式和官能团;
2.能说出乙酸的物理性质,写出乙酸具有酸性的化学方程式,并能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,会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;
3.能写出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,明确酯化反应的实质。
4.能够初步熟悉制备乙酸乙酯的有关操作。
能力目标
通过实验设计、动手实验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,加强基本操作训练,培养分析、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、创新、合作的优良品质。
情感目标
1.通过家庭实验,能够认识化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。
2.能够了解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基本思路,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,培养协作精神和科学态度。
二、教学重点:乙酸的结构和性质
三、教学难点:乙酸的酯化反应历程
四、教学方法:实验探究与合作交流
作业设计
一、课前作业:
1.食醋浸泡鸡蛋;
2.铜丝在火焰上灼烧,伸入食醋中;
3.将碱面加入食醋中;
4.向结有水垢的壶里加入少量醋,浸泡一段时间,用清水洗净。
通过身边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,进一步体会化学的重要性,同时为课堂学习乙酸的酸性和物理性质作铺垫。
二、课后作业
必做题:
1.关于乙酸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( )。
A.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,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
B.乙酸分子里有4个氢原子,故乙酸是四元酸
C.乙酸分子中含有乙基和羧基两种原子团
D.蛋壳浸入乙酸中能产生气泡说明乙酸是弱酸
2.下列物质中,能与乙酸发生反应的是 ( )。
①石蕊 ②乙醇 ③金属铝 ④氧化镁 ⑤碳酸钙 ⑥氢氧化铜
A.①③④⑤⑥ B.③④⑤⑥
C.①②④⑤⑥ D.全部
3.下面是甲、乙、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,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。
【实验目的】制取乙酸乙酯
【实验原理】甲、乙、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、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。
【装置设计】甲、乙、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:
请从甲、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,较合理的是________(填“甲”或“乙”)。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,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,除了起冷凝作用外,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【实验步骤】
(1)按丙同学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,在试管中先加入3 mL乙醇,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,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;
(2)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;
(3)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;
(4)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;
(5)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。
【问题讨论】
a.步骤(1)安装好实验装置,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;
b.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(注明反应条件):_________;
c.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,
______________;
d.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必做题对乙酸的分子结构、物理性质、酸性及酯化反应等主要知识进行了巩固和考查,对有机中最重要的实验从药品加入顺序、装置、操作步骤、注意事项、浓硫酸及饱和碳酸钠溶液作用、反应原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巩固,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。
选做题:
1.牛奶放置时间长了会变酸,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不少乳糖,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乳糖分解而变成乳酸。乳酸最初就是从酸牛奶中得到并由此而得名的。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。完成下列问题:
(1)写出乳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: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(2)写出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: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(3)写出乳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: ____________________。
(4)乳酸在浓硫酸作用下,两分子相互反应生成环状结构的物质,写出此生成物的结构简式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2.具有一个醇羟基的有机物A 7 g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生成10.2 g乙酸某酯,经分析还有1 g A剩余,则A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( )。
①CH3CH2OH ②CH3CH2CH2CH2OH
A.①② B.①③
C.②③ D.③④
选做题有一定的综合性,对羧酸的认识从性质到计算都有了更高的要求,这部分题目供学有余力,对化学非常感兴趣并将来致力与理科学习的同学选做,提高他们的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难度。
调查报告:
调查市场上出售醋的类型、品种和用途。
学生通过社会实践,撰写调查报告,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广泛接触社会、了解国情,学会了关心他人,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和意志品质,培养了团体合作的意识。使学生社会责任增强,素质全面提高。